首页地方—正文
泰安泰山区:树新风易陋习 “厚养礼葬”观念入人心
2021年04月02日 10:21 来源:中新网山东

  一支志愿服务队伍、一个殡葬模式、一套服务流程 “三个一”工作方法

  泰山区:  树新风易陋习   “厚养礼葬”观念入人心

  通讯员 刘小东

  从荒草丛生的坟头,到松柏林立的小公墓;从披麻戴孝的传统葬礼,到黑纱白花、鞠躬默哀的“追思会”……近年来,泰山区推进丧事简办,进行殡葬改革,通过建设骨灰堂、推出惠民殡葬管理服务等措施,让“厚养礼葬”观念深入人心,文明新风在当地落地生根。

  4亩地的地下骨灰堂节省出50亩土地

  来到泰山区徐家楼街道宅子陵园,一进入大门便可感受到灰瓦白墙带来的肃穆。微风拂来,树叶沙沙作响,不时的鸟叫声让陵园更添幽静。

  “陵园建成已经三年了,村民可以将去世亲人的骨灰免费存放在陵园的骨灰堂内。我们还成立了11人的红白理事会,为在家办葬礼的村民免费提供各种工具,来陵园办的,我们还提供1000元的补助。”宅子村党总支书记王刚说,自从倡导丧事简办以来,“厚养礼葬”的观念逐渐深入民心,村民用在丧事上的花费也大大降低。

  小公墓事关大民生,殡葬改革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要事。据了解,宅子村骨灰堂是泰山区依据现状,在全区推广的骨灰堂示范点。骨灰堂占地约4亩(2666.67平方米),分上下二层,地上一层为遗体告别处,地下一层为骨灰放置处,共可寄存骨灰盒1200个,按照该村的规模可使用50年。陵园室外,还按照十二生肖设置了祭祀台,村民可在去世亲人相对应生肖效祭祀台祭拜,携带香纸多的则要到不远处的焚烧炉焚烧。“如果没有骨灰堂,1200个骨灰盒可能要占用土地约50亩(33333平方米)。”王刚说,骨灰堂设立在地下,不仅保留了“入土为安”的传统,还节约了土地,推进了移风易俗,目前正计划在陵园一角建设餐厅,为到陵园办理殡葬的村民免费提供餐食,减少殡葬费用支出。

  一朵白花、一条轻纱、一段哀乐寄哀思

  “岔河村是旧村改造的农村社区,之前村民家里有丧事都在楼下搭设灵棚,不仅阻塞社区交通,也容易产生噪声影响周边村民生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将小区里一处院落改为社区所有丧事的固定办理地点——寿安大院,红白理事会的制度也张贴在小院的房屋内,办理丧事有了专门场所,程序也得以简化,得到村民一致认可。”泰山区上高街道岔河村党总支书记安其鹏说,近年来,为了遏制红白事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营造文明节俭的氛围,岔河村多措并举推进移风易俗,取得了显著效果。

  记者在寿安大院看到,院内办理丧事需要的桌椅板凳一应俱全,还设有专门的厨房和分餐盘,村民办理丧事可以在红白理事会和村里志愿者帮助下办理及购买蔬菜在食堂内招待宾客。“我记得2013年的时候,家里老人去世,办丧事花费了15000元,现在大家在村里的指导下办丧事,时间缩短到了两天,村里还有专门的车辆送往殡仪馆,总共花费不到3000元。”岔河村一位村民说。

  以前,办理丧事,群众为了讲排场、比阔气,葬礼场面越办越大,不仅披麻戴孝,还要吹唢呐点戏,如今,一朵白花、一条轻纱、一段哀乐代替了大排场,为逝者家属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劳民伤财的陋习不见了,新的制度受到了全体村民的拥护和自觉执行,形成了“勤俭节约”“厚养礼葬”的良好风尚。

  三个一推进殡葬改革 丧事简办蔚然成风

  一支志愿服务队伍、一套服务流程、一个殡丧模式。近年来,泰山区民政局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坚持上下联动、群众基础、典型引导、强化督导等措施,全力推动移风易俗红白理事会工作,遏制了陈规陋习,减轻了群众负担,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社会风气也逐步形成。

  泰山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宁继红告诉记者,为统筹抓好移风易俗工作,泰山区及7个街道镇均成立了民政系统红白理事会工作领导小组,189个村(居)全部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在区民政局进行了备案,街道镇还与村居负责人签订了移风易俗承诺书,要求村居红白理事严格按照理事会规章制度办事,指导各村居把“厚养礼葬”纳入村规民约,村两委成员及全体党员带头,营造了新事新办的良好村风民风。

  “根据统计,泰山区一年白事大约有5800多场,为了推进丧事简办,我们成立了一支志愿服务队,指导各红白理事会推进移风易俗。我们还制定了红白喜事标准下发到村(居)参照执行,办理婚丧嫁娶宴席前要向红白理事会提前提出申请,由红白理事会按照标准统一操办,白事宴请控制标准,一桌一般不超过300元。”宁继红说,为使移风易俗工作深入民心,泰山区通过发放宣传画、签订承诺书等形式,广泛宣传移风易俗工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厉行勤俭节约。为推进殡葬改革,泰山区计划建设一座占地160亩左右的节地生态公墓,今年还将继续推进志愿服务,计划每年为全区家庭困难户提供100个免费服务名额。

  如今的泰山区,社会风气更加清明,反对铺张浪费、封建迷信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民风、村风得以大大改善,“厚养礼葬”、文明节俭办丧事的理念深入人心。清明节来临,当地祭祀扫墓方式也发生了转变,鲜花祭祀、网络祭祀等现代绿色祭祀方式逐渐成为主流。